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】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,原句为: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”这句词气势恢宏,展现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。本文将从词的背景、内涵、艺术特色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。
一、
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壮阔场面,象征着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强大的军事力量。辛弃疾在词中借古讽今,表达了自己对当时南宋朝廷软弱无能的不满,以及对恢复中原、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。此句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,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怀。
该词创作于南宋时期,辛弃疾虽身居高位,却始终未能实现北伐理想。他通过回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(如孙权、刘裕等),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与家国情怀。整首词情感激昂,语言凝练,是辛弃疾豪放词风的代表作之一。
二、关键信息表
项目 | 内容 |
词名 | 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 |
作者 | 辛弃疾(南宋) |
出处 | 原文: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 |
时代背景 | 南宋时期,北方沦陷,朝廷偏安一隅 |
词体风格 | 豪放派,情感激越,意境宏大 |
主题思想 | 抒发爱国情怀,讽刺朝廷软弱,怀念英雄人物 |
艺术特色 | 用典自然,语言凝练,气势磅礴 |
历史人物 | 孙权、刘裕、曹操、苻坚等 |
精神内涵 | 勇敢、坚韧、忠诚、忧国忧民 |
文学地位 | 宋词中的经典之作,后世广为传诵 |
当代意义 | 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要有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 |
三、结语
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赞美,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呼唤。辛弃疾以词为剑,抒写胸中块垒,其作品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共鸣。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,都能从中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历史厚重感与强烈的爱国激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