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】一、
陈与义是宋代著名诗人,他的《登岳阳楼》是一首描写登临岳阳楼所见所感的七言律诗。全诗语言凝练,情感深沉,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也有对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的感慨。
这首诗通过作者登上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,表达了他对家国兴亡的忧虑以及个人漂泊无依的悲凉心境。诗中“万里来游还望远,三年多难更凭危”一句,尤为突出其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二、原文及赏析
原文:
《登岳阳楼》
洞庭之东江水西,帘旌不动夕阳迟。
登临吴蜀横分地,徙倚湖山欲暮时。
万里来游还望远,三年多难更凭危。
白头吊古风霜里,老泪纵横不是诗。
赏析:
1. 首联:“洞庭之东江水西,帘旌不动夕阳迟。”
描绘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和黄昏时分的静谧景象,营造出一种苍茫而宁静的氛围。
2. 颔联:“登临吴蜀横分地,徙倚湖山欲暮时。”
交代了作者登楼的位置,并借“吴蜀”之地暗示历史的变迁,抒发对过往的追忆。
3. 颈联:“万里来游还望远,三年多难更凭危。”
表达了诗人长期漂泊、历经困顿的苦楚,也流露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担忧。
4. 尾联:“白头吊古风霜里,老泪纵横不是诗。”
最后两句直抒胸臆,写出了诗人年迈体衰、面对历史沧桑的无奈与悲伤,情感真挚动人。
三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《登岳阳楼》 |
作者 | 陈与义(宋代) |
体裁 | 七言律诗 |
创作背景 | 宋代战乱频繁,作者因战事南迁,途中登岳阳楼有感而发 |
主题思想 | 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,表达个人漂泊无依的悲凉心情 |
风格特点 | 沉郁顿挫,语言凝练,情感深沉 |
艺术特色 | 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,用典自然 |
代表诗句 | “万里来游还望远,三年多难更凭危” |
情感基调 | 悲凉、沉重、忧思 |
历史评价 | 被认为是南宋初期具有代表性的爱国诗篇之一 |
四、结语
陈与义的《登岳阳楼》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,更是他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交织的缩影。诗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人生感悟,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