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死有余辜是什么意思】“死有余辜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,即使被处死也难以抵偿其罪过。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谴责意味,通常用于对罪大恶极者的评价。
一、成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死有余辜 |
拼音 | sǐ yǒu yú gū |
出处 | 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杀无道之民,谓之‘死有余辜’。” |
释义 | 形容罪行极其严重,即使死了也难以弥补所犯的罪过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语气严厉,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。 |
近义词 | 罪不容诛、死不足惜、罄竹难书 |
反义词 | 功德无量、善莫大焉、无功无过 |
二、成语用法举例
1. 他为了私利,害死多人,真是死有余辜。
2. 这个贪官污吏滥用职权,中饱私囊,死有余辜。
3. 他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,简直是死有余辜。
三、使用场景
“死有余辜”多用于以下几种情况:
- 对罪犯的严厉谴责
- 在新闻报道中描述犯罪分子的行为
- 文学作品中对反面人物的刻画
- 法律或道德评论中强调罪行的严重性
四、注意事项
虽然“死有余辜”在表达上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,但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语境,避免过度使用或误用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情绪化表达。
五、总结
“死有余辜”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评判色彩的成语,适用于描述那些罪行极其严重的个体。它不仅表达了对罪行的愤怒,也反映了社会对正义和惩罚的期待。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,应根据具体语境合理使用,以达到最佳表达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