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儿垂钓诗意】《小儿垂钓》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,全诗如下:
蓬头稚子学垂纶,侧坐莓苔草映身。
路人借问遥招手,怕得鱼惊不应人。
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在河边专心钓鱼的情景,语言朴实自然,画面感极强,充满了童趣和生活气息。诗中通过“蓬头”、“侧坐”、“遥招手”等细节描写,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专注、机灵的小儿形象,同时也表现出他对钓鱼的认真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。
一、诗歌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胡令能(唐代) |
体裁 | 五言绝句 |
主题 | 童趣与自然生活的和谐 |
意象 | 小孩、垂钓、草丛、鱼 |
情感 | 天真、专注、羞涩、敬畏自然 |
风格 | 朴素、自然、细腻 |
二、诗意解析
1. “蓬头稚子学垂纶”:描绘了一个头发凌乱、正在学习钓鱼的小孩,表现其纯真和自然状态。
2. “侧坐莓苔草映身”:小孩坐在青苔和草丛之间,与自然融为一体,突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。
3. “路人借问遥招手”:当行人向他问路时,他只是远远地挥手,表现出他的专注和羞涩。
4. “怕得鱼惊不应人”:他担心说话会吓跑鱼,因此选择不回答,体现出他对钓鱼的认真和对自然的尊重。
三、艺术特色
- 语言简练:全诗只有20字,却生动描绘出一个完整的场景。
- 画面感强:通过细节描写,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在河边垂钓的小孩。
- 情感真挚:通过对孩子的动作和心理的描写,传达出一种纯净的情感。
四、现实意义
《小儿垂钓》虽然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,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值得深思。它提醒人们,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应学会欣赏简单而美好的事物,保持一颗纯真的心,与自然和谐共处。
总结
《小儿垂钓》以其简洁的语言、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,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它不仅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,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