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苏武牧羊的原文及翻译】苏武牧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忠臣故事,讲述了汉代使者苏武在匈奴被扣留期间,坚持不屈、坚守气节,最终得以归汉的事迹。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。
一、原文内容
《汉书·苏武传》中记载了苏武牧羊的详细过程,以下是部分原文:
> 武字子卿,少以父荫为郎,稍迁至栘中厩监。时汉连伐匈奴,数通使相窥观。匈奴单于初立,欲和亲,汉使往报,匈奴拘汉使,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。既至匈奴,置币遗单于。单于益骄,非汉所望也。……
>
> 会论虞常,欲因此降武。……
>
> 武曰:“汉帝,天子也;匈奴单于,亦天子也。匈奴之俗,父死,妻其母;兄弟死,妻其妻。今虽死,吾为汉使,不当从也。”……
>
>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,始以强壮出,及还,须发尽白。
二、翻译内容
苏武,字子卿,因父亲的功绩而担任郎官,后来升任栘中厩监。当时汉朝频繁与匈奴作战,双方互派使者互相观察。匈奴单于刚即位,想与汉朝和好,于是派遣使者前往汉朝回访。但匈奴扣押了汉朝使者,苏武作为副使,与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官员常惠等人一起前往。到达匈奴后,他们献上礼物给单于,但单于态度更加傲慢,不符合汉朝的期望。……
正当讨论虞常的事情时,有人想借此让苏武投降。……
苏武说:“汉天子是天子,匈奴单于也是天子。匈奴的风俗是父亲死了,儿子娶母亲;兄弟死了,弟弟娶嫂子。我即使死了,也不应顺从你们的习俗。”……
苏武在匈奴总共停留了十九年,他刚去的时候正值壮年,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对比
项目 | 内容 |
故事背景 | 汉代使者苏武出使匈奴,被扣留十九年 |
主要人物 | 苏武、张胜、常惠、匈奴单于 |
核心精神 | 忠贞不屈、坚守气节、爱国情怀 |
故事关键点 | 被扣留、拒绝投降、牧羊十九年、终得归汉 |
文学价值 | 展现古代忠臣形象,弘扬民族气节 |
历史意义 | 成为后世传颂的忠义典范 |
四、结语
“苏武牧羊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体现了古人对国家、信仰和尊严的坚守。通过阅读这段历史,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,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,激励自己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信念。
如需进一步拓展关于苏武的历史评价或相关诗词,欢迎继续提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