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骨碎补是什么】骨碎补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,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骨折、跌打损伤等疾病。它属于肾蕨科植物,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。骨碎补具有活血化瘀、强筋壮骨的功效,常被用于外伤和骨科疾病的辅助治疗。
一、骨碎补的基本介绍
项目 | 内容 |
中文名称 | 骨碎补 |
拉丁学名 | Drynaria fortunei (Kunze) J. Sm. |
科属 | 肾蕨科(Polypodiaceae) |
分布区域 | 中国南方各省,如云南、广西、广东等 |
药用部位 | 根茎及叶柄残基 |
性味归经 | 苦、微温;归肝、肾经 |
功效 | 活血止痛,续筋接骨,补肾强骨 |
主治 | 骨折、跌打损伤、腰膝酸软、筋骨疼痛 |
二、骨碎补的药用价值
骨碎补在中医中被认为有“续骨”之功,尤其适用于骨折恢复期。现代研究也表明,其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成分,有助于促进骨骼修复和增强骨密度。
- 活血化瘀: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减轻肿胀和疼痛。
- 促进骨愈合:对骨折后的组织修复有一定帮助。
- 补肾强骨:适合肾虚引起的腰腿无力、关节疼痛等症状。
三、使用注意事项
注意事项 | 说明 |
禁忌人群 | 孕妇慎用,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服用 |
用法用量 | 通常煎服3~9克,或入丸散 |
配伍建议 | 常与当归、川芎、丹参等活血药同用 |
不良反应 | 少数人可能引起胃部不适,需遵医嘱 |
四、总结
骨碎补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,主要用于治疗骨折、跌打损伤及肾虚引起的骨病。其性味温和,功效显著,但使用时仍需注意个体差异和禁忌,最好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