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驷马难追的驷是什么意思】“驷马难追”是一个常见的成语,常用于强调承诺或言语一旦说出,就难以收回。但其中的“驷”字,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具体含义。本文将对“驷”的意思进行详细解析,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。
一、成语释义
“驷马难追”出自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子曰:‘吾与点也!’”后来演变为“驷马难追”,意指一句话说出口,就像四匹马拉的车一样,无法追回。因此,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言出必行、说话要谨慎,不能轻易反悔。
二、“驷”字详解
“驷”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少见的字,它在字形和字义上都有独特的意义。
字符 | 拼音 | 部首 | 结构 | 常见解释 | 出处/用法 |
驷 | sì | 马 | 左右结构 | 四匹马拉的车 | 《左传》《史记》等古籍中常见 |
也可引申为“四马并驾” | “驷马难追”中的“驷”即为此意 |
从字形来看,“驷”由“马”和“四”组成,表示四匹马拉的车。在古代,马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,四匹马拉的车速度更快、力量更大,象征着不可逆转的力量。
三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驷马难追”最早出现在《论语·颜渊》中,原文为:“子曰:‘吾与点也!’”虽未直接提到“驷马难追”,但后人根据孔子的言论发展出了这一成语,用来强调言语的重要性。
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,“驷马难追”被广泛使用,如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等古典小说中均有类似表达,强调了“言出如风,驷马难追”的道理。
四、现代应用
在现代汉语中,“驷马难追”常用于劝诫他人说话要慎重,也用于提醒自己不要轻易许诺。例如:
- “你答应的事,驷马难追,不能再反悔。”
- “他口无遮拦,结果说了不该说的话,现在驷马难追。”
五、总结
“驷马难追”中的“驷”原指四匹马拉的车,比喻话语一旦说出,便难以收回。这一成语强调了语言的严肃性和承诺的重要性。
表格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驷马难追 |
含义 | 话语一旦说出,难以收回 |
“驷”字 | 四匹马拉的车,引申为不可逆转的力量 |
出处 | 《论语·颜渊》(演化而来) |
现代用法 | 强调言语慎重,承诺重要 |
字形 | 马 + 四,左右结构 |
拼音 | sì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驷马难追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观念的体现,提醒人们言行一致、信守承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