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笃行是什么意思】“笃行”一词源自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结合。其中,“笃行”意指坚定地践行、踏实而专心地实行。它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,更是将所学付诸行动的过程。
在现代语境中,“笃行”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专注、务实、坚持不懈的态度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都强调“知行合一”,即不仅要懂得道理,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。
一、
“笃行”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词语,源自古代经典文献,强调的是“知行合一”的精神。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,更是一种实际行动的态度。在现代社会,“笃行”常用于鼓励人们脚踏实地、持续努力,不浮躁、不空谈,真正将理想变为现实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 |
字面含义 | “笃”意为坚定、专一;“行”意为行动、实践。合起来即“坚定地实践”。 |
引申意义 | 强调将知识转化为行动,注重实践与坚持。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教育、职场、个人成长等领域,倡导踏实、务实、持之以恒的精神。 |
核心思想 | 知行合一,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强调行动力与执行力。 |
文化内涵 | 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中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实践精神。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笃行”不仅仅是一个词语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。它提醒我们: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知道什么,更在于去做什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