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采桑子重阳翻译】《采桑子·重阳》是宋代词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词,描绘了重阳节登高赏菊的场景,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。全词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展现了作者在秋日里对生活的感悟。
本文将对《采桑子·重阳》进行逐句翻译,并结合内容进行简要分析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与艺术特色。
《采桑子·重阳》原文:
> 云中谁寄锦书来?
> 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
> 花自飘零水自流。
> 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
> 此情无计可消除,
> 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翻译与解析:
原文 | 翻译 | 解析 |
云中谁寄锦书来? | 云中是谁寄来了锦缎般的书信? | 开篇设问,引出思念之情。 |
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 | 当大雁归来时,月亮已洒满西楼。 | 以自然景象渲染孤寂氛围。 |
花自飘零水自流。 | 花儿自己飘落,水流自己流淌。 | 暗示事物的自然规律与人生的无奈。 |
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 | 一种相思,两地闲愁。 | 表达异地相思的深切情感。 |
此情无计可消除, | 这种情绪无法用任何方法消除。 | 强调相思之苦难以排遣。 |
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 | 刚刚从眉间放下,又涌上心头。 | 形容思绪反复,难以释怀。 |
总结:
《采桑子·重阳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,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整首词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通过对词句的翻译与解析,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内容,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动与情感的真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