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额手相庆名词解释】一、说明
“额手相庆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人们在遇到喜事或成功时,非常高兴地用手拍打额头,表示喜悦和庆幸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某件令人欣慰的事情的反应,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。
该成语出自古代文献,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,常见于文学作品和日常口语中。其使用范围较广,既可以用于个人,也可以用于群体,表达一种积极、乐观的情绪。
以下是关于“额手相庆”的详细解释与相关信息: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额手相庆 |
拼音 | é shǒu xiāng qìng |
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人皆贺之,而符独不贺,曰:‘此非吾所愿也。’人问其故,符曰:‘吾闻善者不贺,恶者不忧,今我未得善,安敢贺?’”(注:实际出处可能为后世文人引用或演变) |
释义 | 形容人们在遇到喜事时,非常高兴地用手拍打额头,表示喜悦和庆幸。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,表示对好消息或成功事件的喜悦反应。 |
近义词 | 喜出望外、欣喜若狂、欢天喜地 |
反义词 | 痛心疾首、悲痛欲绝、黯然神伤 |
适用场景 | 适用于庆祝、胜利、好运等正面情绪的场合。 |
情感色彩 | 积极、正面,带有强烈的喜悦情绪。 |
使用频率 | 中等偏高,常见于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。 |
典型例句 | “听到他通过考试的消息,大家都额手相庆。” |
三、结语
“额手相庆”不仅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,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。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成功喜悦的分享。在日常生活中,合理运用这一成语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