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下一句】2. 原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”下一句
一、
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”是一句常见的成语,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、见识广博。这句话最早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,原意是说一个有才学的人应当通晓天象变化和地势地理。后来,这句话被广泛引用,常用于赞美那些学识丰富、见多识广的人。
在实际使用中,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”后面往往接一句“中通人情世故”,形成完整的表达: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通人情世故。”这三部分分别代表了对自然规律、地理知识以及社会交往的理解与掌握,合起来是对一个人全面能力的肯定。
下面通过表格形式,进一步展示“上知天文下知地理”的出处、含义及延伸内容。
二、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全称 | 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 |
原意 | 指一个人应懂得天象变化和地理知识,具有广博的学识。 |
常见搭配 | 通常接“中通人情世故”,构成完整说法 |
含义解释 | - 上知天文:了解天体运行、气候变化等自然规律。 - 下知地理:熟悉地形地貌、山川河流等地理知识。 - 中通人情世故:理解社会关系、人际交往的道理。 |
使用场景 | 赞美某人知识丰富、见识广博、处事圆融。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形容学者、专家或领导者的综合素质。 |
三、结语:
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”不仅是对知识广度的描述,更是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。它强调了一个人不仅要有对自然世界的认知,还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。这种综合素养,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