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手不释卷的人物是谁】“手不释卷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手中的书本从不放下,形容人勤奋好学、酷爱读书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,用来形容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的勤奋学习精神。
一、
“手不释卷”最初是用来形容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吕蒙的。他原本是武将,不善文墨,后来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努力学习,最终成为一位有文韬武略的名将。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,成为勤奋学习的典范。
除了吕蒙之外,历史上还有许多人物以“手不释卷”著称,如宋代的范仲淹、苏轼等,他们都在不同领域中表现出对知识的热爱和执着。
二、手不释卷的人物一览表
人物 | 朝代 | 身份 | 成语出处 | 备注 |
吕蒙 | 三国(吴) | 将领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 | 原为武将,后勤学成才 |
范仲淹 | 宋代 | 政治家、文学家 | 《宋史·范仲淹传》 | 早年苦读,以天下为己任 |
苏轼 | 宋代 | 文学家、政治家 | 《东坡志林》 | 勤于读书,诗文俱佳 |
王充 | 东汉 | 思想家 | 《论衡》 | 博览群书,著书立说 |
杜甫 | 唐代 | 诗人 | 《新唐书·杜甫传》 | 一生好学,诗作丰富 |
三、结语
“手不释卷”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,更是一种精神追求。从古至今,许多杰出人物都因勤奋读书而成就非凡。吕蒙的故事告诉我们,只要肯下功夫,任何人都能改变自己,走向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