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词语姑息是什么意思】“姑息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语,常用于描述对错误或不良行为采取宽容、放任的态度。它在不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,但总体上带有负面色彩,表示对问题不加以纠正,而是选择容忍或敷衍了事。
以下是对“姑息”一词的详细解释和用法总结:
一、词语解释
词语 | 姑息 |
拼音 | gū xī |
含义 | 对错误、缺点或不良现象不加批评、不作纠正,反而予以宽容或纵容。 |
词性 | 动词 / 形容词(多作动词使用) |
近义词 | 容忍、放纵、迁就、宽恕 |
反义词 | 严格、严惩、纠正、制裁 |
二、用法与示例
使用场景 | 示例句子 | 说明 |
批评教育 | 他总是对孩子的错误姑息纵容,结果孩子越来越不听话。 | 表示对错误行为不加以纠正,导致问题恶化。 |
工作管理 | 公司领导对员工的迟到现象姑息不管,导致纪律涣散。 | 指对不良现象不处理,影响整体管理效果。 |
政治政策 | 一些地方官员为了政绩,对环境污染姑息放任。 | 强调对严重问题不作为,带来负面影响。 |
三、词语来源与演变
“姑息”一词源于古代汉语,最早见于《左传》等典籍,原意为“暂且容忍”,后逐渐演变为带有贬义的词汇,强调对问题的不负责任态度。
在现代汉语中,“姑息”常用于批评那些对错误行为不加干预、只求表面平静的做法,具有明显的道德评判意味。
四、总结
“姑息”是指对错误、缺点或不良行为采取宽容、放任的态度,而不加以纠正或惩罚。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问题加剧,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。因此,在工作、生活或管理中,应避免“姑息”,而应采取积极、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问题。
关键词:姑息、宽容、放纵、批评、纠正、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