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灯火阑珊处的阑珊是什么意思】“灯火阑珊处的阑珊”这句话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: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”其中“阑珊”一词是关键,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整首词的意境和情感。
一、
“灯火阑珊”中的“阑珊”原意是指“暗淡、零落、稀疏”,用来形容灯火逐渐熄灭、夜色渐深的状态。在词中,“灯火阑珊处”描绘的是元宵节夜晚,热闹的街市逐渐归于宁静,灯火不再明亮,人群也渐渐散去。而“那人”却独自伫立在这静谧的角落,形成一种对比和反差。
因此,“灯火阑珊处的阑珊”不仅指环境的冷清与寂静,更象征着一种孤独、失落或超脱世俗的心境。它表达了词人对理想之人的执着追求,以及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心灵归属的深情。
二、关键词解析表
词语 | 含义 | 在文中的作用 |
灯火 | 指元宵节时的灯笼、灯火 | 营造节日氛围,体现热闹与繁华 |
阑珊 | 暗淡、稀疏、零落 | 表示灯火逐渐熄灭,环境趋于安静 |
处 | 地点、位置 | 引出“那人”的出现,制造转折 |
阑珊处 | 灯火暗淡的地方 | 象征孤寂、冷清,突出人物的与众不同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阑珊”一词在古诗词中常用于表达情绪的低落或环境的衰败。如“春事阑珊”、“酒意阑珊”等,都带有淡淡的哀愁意味。在《青玉案》中,这种情绪被巧妙地融入对“那人”的描写中,使整首词既有画面感,又富有情感深度。
四、结语
“灯火阑珊处的阑珊”不仅是对场景的描述,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映照。它提醒我们,在喧嚣之后,往往藏着最真实的情感与追求。理解这个词的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宁静与坚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