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粗中有细的意思】“粗中有细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看起来性格豪爽、不拘小节,但实际上心思细腻、考虑周全。这个成语多用于夸赞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分析、细致处理问题的人。
一、含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粗中有细 |
拼音 | cū zhōng yǒu xì |
含义 | 表面粗犷,实则心思细腻,做事有条理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性格或行为特点 |
近义词 | 外刚内柔、表面粗心,内心缜密 |
反义词 | 脑筋简单、粗心大意 |
二、出处与演变
“粗中有细”最早并非出自古籍,而是现代汉语中逐渐形成的表达方式。它常被用来形容一些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角色,如《水浒传》中的鲁智深、李逵等,虽然他们外表粗犷,但在关键时刻却表现出极强的判断力和细致的观察力。
在日常生活中,“粗中有细”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看似大大咧咧,但实际做事非常认真、有责任心的人。
三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例子 |
工作场合 | 领导说:“你这个人虽然平时说话直来直去,但做事情却很细致。” |
人际关系 | 朋友间调侃:“你这人表面上粗心大意,其实心里比谁都明白。” |
文学描写 | “他虽是武将出身,却能从细微之处察觉敌情,真可谓‘粗中有细’。” |
四、如何理解“粗中有细”
1. 外在表现:说话直接、行动果断、不拘小节。
2. 内在特质:善于观察、思考全面、注重细节。
3. 适用对象:多用于男性,但也适用于女性,强调的是性格与能力的结合。
五、注意事项
- 不宜过度使用,否则可能让人误解为“表面一套,背后一套”。
- 应根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,避免刻板印象。
- 最好搭配具体事例,才能让“粗中有细”更有说服力。
六、结语
“粗中有细”是一种难得的品质,既体现了一个人的个性,也展现了其内在的智慧与成熟。在现实生活中,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往往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