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规行矩步什么意思】“规行矩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非常规矩、有条理,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步骤来行动。这个成语多用于褒义,强调做事严谨、不越界,具有良好的秩序感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规行矩步 |
拼音 | guī xíng jǔ bù |
出处 | 出自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夫士之居世,或以进退为智,或以规行矩步为愚。” |
含义 | 形容人行为端正、举止合乎规矩,做事按部就班,不越雷池一步。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做事认真、守规矩,也可用于批评过于拘泥、缺乏灵活性的人。 |
近义词 | 一丝不苟、循规蹈矩、安分守己 |
反义词 | 胡作非为、随心所欲、我行我素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使用示例 |
工作场合 | 他工作认真负责,始终规行矩步,从不越权行事。 |
学校教育 | 老师希望学生能规行矩步,遵守课堂纪律。 |
家庭教育 | 父母教导孩子要规行矩步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 |
批评语境 | 有些人太过规行矩步,缺乏创新精神,反而限制了发展。 |
三、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
“规行矩步”源于古代对礼仪和规范的重视,体现了儒家思想中“礼”的观念。在古代社会,人们讲究“礼”,强调行为的合宜与秩序。成语“规行矩步”正是这种文化理念的体现,强调个人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,做到内外一致、言行有度。
四、注意事项
- 适用范围:此成语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- 情感色彩:一般为中性偏褒义,但也可根据语境带有轻微贬义(如批评过于死板)。
- 搭配对象:通常用于描述人或人的行为方式,而非事物本身。
五、总结
“规行矩步”是一个含义明确、使用广泛的成语,既可用于赞美一个人的严谨作风,也可用于指出某些行为过于拘谨的问题。理解其背后的传统文化背景,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,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准确性。